奈米治療及奈米檢驗
科學家正研究將奈米材料應用在藥物、檢驗及治療方面,目前已有不錯的發現。在藥物方面,科學家發現將藥物奈米化後,比較能夠被小腸絨毛吸收,藥效可更佳。如果將中藥奈米化,預期吸收效果較好。科學家也發現,使用巴克球治療愛滋病,可以抑制愛滋病毒增生。
在檢驗方面,運用奈米金粒子,在婦女懷孕初期,就可以從婦女血液中分離出胎兒的細胞,可取代羊膜穿刺,用來判斷胎兒是否有先天缺陷。另外,亦有以奈米磁性粒子應用在癌症或其他病症的診斷上。 利用奈米氧化磁粒子做為顯影劑,比傳統顯影劑有更明確的效果。 在治療方面的研究多以癌症為主,有以下方法: 利用奈米磁粒子導航,將藥物送到癌細胞部位,達到治療的目的。 利用奈米膠囊將藥物送到病變處,在癌細胞內部釋放藥物。 將奈米磁粒子注入腫瘤部位,透過高頻電磁波,將熱度提升到約攝氏42-46度,慢慢殺死癌細胞。 這些治療方法,都可以治療癌症而不會影響正常細胞。 |
奈米治療及奈米檢驗的原理 利用奈米磁性粒子做為檢驗顯影劑:例如使用直徑50奈米表面包覆葡萄聚醣的氧化鐵奈米粒子,當其氧化鐵核心磁化之後,附近水分子的原子核會形成不同的能態,當外界磁場消失的時候,水分子又回復到原始狀態,中間的時間差距就是鬆弛時間。若是有病毒黏附在具有抗體的奈米磁粒子上,就會產生一大團的聚集物,延遲緊鄰水分子的鬆弛時間,此時藉著射頻信號量測水分子鬆弛時間,就能顯示該處位置的病毒分子密度。 運用奈米膠囊運送藥物:奈米膠囊是可以攜帶藥物的球狀奈米結構物,由於奈米尺寸結構小於一般生物體內的細胞,所以可以穿透細胞膜。奈米膠囊所攜帶的藥物能夠通過食道、胃等消化系統,且不會被胃酸腐蝕,也不會被免疫系統當作是入侵體內的異物而遭受攻擊,由於具有上述的特性,所以它能將攜帶的藥物在不被破壞的狀況下到達患病處,透過藥物釋放機制物,破壞病毒或癌細胞體內的基因蛋白機制,達到消滅癌細胞與病毒的功效。 |
|
|